会员登录 - 用户注册 - 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 - 网站地图 厦大团队解锁干性黄斑变性治疗新方案!

厦大团队解锁干性黄斑变性治疗新方案

时间:2025-08-25 11:14:17 来源:吹影镂尘网 作者:百科 阅读:768次

东南网6月30日讯(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)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(AMD)是厦大新方一种影响视网膜黄斑区域导致渐进性视力丧失的疾病,是团队55岁以上人群的严重致盲性眼病之一。其中,解锁干性AMD是干性AMD的主要类型,占AMD患者总数的黄斑85%以上。迄今为止,变性干性AMD尚无有效的治疗治疗方法。近日,厦大新方厦门大学吴亚林教授团队在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(干性AMD)治疗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。团队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Redox Biology(《氧化还原生物学》)。解锁

据介绍,干性视觉循环是黄斑视觉形成的基础,其紊乱会促进脂褐素堆积在视网膜色素上皮(RPE),变性引起RPE细胞死亡,治疗进而诱导光感受器细胞损伤,厦大新方最终导致干性AMD的发生。与之相对,湿性AMD会产生异常新生血管,引发出血、渗漏,导致视力突然恶化。

吴亚林教授团队研究发现,长期抗衰老疗法——将药物达沙替尼和槲皮素联合使用,有望通过双重机制缓解干性AMD的进展。一方面,它能够清除衰老的RPE细胞,进而恢复视网膜的微环境稳态,减缓视网膜结构与功能的退化;另一方面,它通过激活质子泵V-ATPase的表达,提升RPE细胞的溶酶体功能,从而延缓脂褐素的聚集。该项研究为开发新的干性AMD治疗方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。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资助。

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厦门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杨博,通讯作者为吴亚林教授。吴亚林教授团队长期从事视网膜黄斑变性机制与治疗的研究,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,主持10余项国家级、省市级科研项目,屡获科研大奖。此次突破为干性AMD患者带来新希望,有望改写疾病治疗格局。

(责任编辑:百科)

相关内容
  • 站长这样做,外链多到根本发不完
  • 汛期雨季安全小知识
  • 首节战报:久违了!杜威连线上演 东部53
  • 豪掷300亿订单买磷酸铁锂电池,居然没选中国企业
  • 恒林家居——成为世界领先的健康家居品牌
  • SKG中国区总监探访光明园迪,共谋未来新发展
  • 2022年中国光学玻璃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,行业资讯
  • SKG中国区总监探访光明园迪,共谋未来新发展
推荐内容
  • 从啮齿类到灵长类,大脑“高清地图”更新了—新闻—科学网
  • 读懂贝丽·希慕,领略生活的真谛
  • 实木沙发那些需要注意?
  • BAP成员性骚扰是怎么回事 BAP性骚扰的成员是谁什么情况
  • 【夏季行动】私自存储贩卖柴油,“定时炸弹”太危险!
  • 赚麻了!科乐美连续二年第一季度利润创纪录